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材分析
中学阶段研究的多项式函数中有二次函数,研究的几何图形中有二次曲线。因此一元二次方程便成为了方程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有根与系数关系,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密切关系,而根与系数还有更进一步的发现,这一发现在数学学科中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本节内容既是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等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蕴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也为学生们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在学生探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活动中,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以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检验两数是否为原方程的根;已知一根求另一根及系数。
理解数学思想,体会代数论证的方法,感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包括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生发展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求解表格内的方程,完成解法的交流以及求根公式的复习,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关系,那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间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联系呢?由此疑问,导入新课。
(二)探求新知
数学学科中由数到式的结构编排,让我们想到了从两根运算上的最简组合:和差积商展开进一步研究。初探新知中,我将学生们分成两组,分别对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进行和差积商的运算,之后将结果汇总展示,共同观察与系数的联系。我在这些方程中安排了两个无理根方程。当学生们发现这两个无理根在求和,求积后,竟变成了有理数,而且每一组两根和(积)都与系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此时的他们不难对两根和与两根积产生关注,经历了对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差积商的研究后,确定了课题并获得猜想:“两根和等于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 两根积等于常数项。”对于这一猜想,会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他们提出研究二次项系数非 1 的一元二次方程。学生的质疑启动再探新知。直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这一环节中我不再给出具体的方程要求研究,故除了部分同学自定义方程求根求和求积后产生猜想,还有部分同学对仍保留在板书部分的求根公式着手进行两根和,积的运算。这两种方案齐头并进,当前者通过不断验证来说明他们猜想的可靠度时,后者通过论证,在严格意义下,说明了此结论的正确性。对于论证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第一时间内揪错指正,在知识初探与再探后,学生获得了新知,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三)总结提升
由学生回顾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应用过程,以“我的收获” 与“我的疑惑”交流心得。我再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引导领会数学的思想。我还会自豪的告诉他们,数学家们还发现了存在于一元n次方程中的根与系数的普遍关系,这一内容将在高数中有所涉及,激励奋进
(四)分层作业,除必做题外,留有一道思考题:已知x1,x2分别是方程2x2+3x-5=0和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求:(1) x12x2 +x1x22(2)x12 +x22(3)x1-x2的值。作为能力上的提升。也为下一课内容作下铺垫。
五、设计意图
现在的设计较之以往,有所继承,有所变革。
(一)研究启动入口不同
为了给学生的活动指向更为宽泛,让两根和积与系数的研究更显合理,现在的设计中应该主要体现了由数到式的研究,从两根和差积商的重组合再有所观察,有所挑选,方才定位于两根和(积)作进一步的探究。这种设计正是从数学内部下了功夫,由知识线索的连贯性,师生共同理顺了实验对象的来龙去脉,从数学本身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综合能力。
(二)探究部分两步走
将二次项系数为1,非 1的一元二次方程分两次出现,分别放置与知识初探和再探两个环节,这样设计的原因有二:学生的认知能力总是有所差异的,如果将这些方程合二为一加以研究的话,一部分同学对别人获得的正确猜想是瞬间接受,却缺乏思维的参与。事实上,研究事物往往从简单到复杂,在这里,当a=1 时,易找规律,当 a ≠1后造成的认知冲突,更是激发了这一猜想的完善。其实这一串, 由实验——猜想——再实验——再猜想的思维过程,既符合认知规律,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示范,一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身参与其中,真正感受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一客观世界认知论的基本规律。便是我如此设计的原因之一。原因二:研究入口处,利用两根和差积商的结果,优选出对和积的研究。初探中二次项系数为 1 的方程两根计算足以起到这一筛选作用。因此在下一环节的再探新知中,便自然关闭了对两根差与商相对较为繁琐的计算,直接由两根和积入手研究与系数的关系,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三) 再探新知放手走
这里的放手,引出了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一部分学生把注意力转放在求根公式上展开直接论证,就连另一部分学生自定义方程数据研究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们有的翻开笔记本查阅之前解方程的资料;有的反凑特殊值方程;更有的会从中提炼出代数论证的方法;当然也有借助于计算器完成了繁琐的计算。
放手的探究,为了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方法的选择,从而展开自主的学习。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