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植物的蒸腾作用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5-31 19:21:03
  • 修改时间: 2022-05-31 19:21:03
  • 阅读量: 2957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植物的蒸腾作用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知识点】

一、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二、蒸腾作用的过程

成熟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作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作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最主要的方式。 

其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叶→气孔→大气。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

(一)生理意义

1.蒸腾作用能产生的蒸腾拉力,蒸腾拉力是植物被动吸水与转运水分的主要动力  

2.蒸腾作用促进木质部汁液中物质的运输。土壤中的矿质盐类和根系合成的物质可随着水分的吸收和集流而被运输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去。

3.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这是因为水的气化热高,在蒸腾过程中可以散失掉大量的辐射热。

4.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CO2的同化,这是因为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气孔是开放的,开放的气孔便成为CO2进入叶片的通道。

(二)环境意义

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细胞膜系统

下一篇: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