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高中化学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
定义 |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特征 | 没有新物质生成 | 有新物质生成 |
伴随现象 |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 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
二者的联系 |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
2.常见的物理变化
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冰),挥发(如酒精、浓盐酸等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 ,导电、导热等。
3.常见化学变化
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两种变化的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
概念 |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实例 | 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
区别 | 是否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