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找动物》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04-12 12:35:12
  • 修改时间: 2021-04-12 12:35:12
  • 阅读量: 298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找动物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化学小魔术,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会变成红色的现象,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稀碱溶液、酚酞溶液、清水。 

2.毛笔、杯子、双面胶; 

3.水彩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事先均用彩笔画好树林、房屋等,用毛笔蘸取稀碱溶液画狐狸、老虎、大灰狼隐藏在树林中,晾干),白纸数张(事先用稀碱溶液画上小动物,晾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做化学小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张已用稀碱画了小动物的白纸,问:“纸上有什么?”“有小动物隐身在白纸里,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请出来?”(幼儿自由畅想)。 

2.教师演示: 

提问:“老师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虫请了出来?” 

3.引导幼儿对水和酚酞进行比较(用试一试、看一看、闻一闻的方法)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请毛毛虫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药水,它的名字叫酚酞。 

二、幼儿实验并交流。 

1.老师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一张隐藏着小动物的白纸和一杯酚酞溶液,让幼儿自已动手,把小动物请出来。 

2.幼儿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4.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实验过程。 

提问:“你请出来的小动物是谁?你是怎样把它请出来的?” 

5.引导幼儿归纳得出结论。 

提问:“这些小动物都是什么颜色?是谁把它们变成红色的?他们是怎样隐身的?” 

结论: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会变成红色。 

6.老师实验论证。(两种溶液直接反应) 

三、游戏:“捉小偷” 

1.教师讲故事。 

2.教师提问:① 猜猜可能是谁把小鸡偷走了? 

② 小偷可能隐身在哪里? 

③ 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偷显身呢? 

(幼儿自由讨论,各抒已见) 

3.幼儿运用刚学过的办法,开展“寻找小偷”的游戏。 

1.幼儿“搜索”; 

2.幼儿讲述自己“搜索”的经过和结果。 

四:结束活动 

酚酞溶液和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在一起的时候,会变成红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由来》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花草树木过冬》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