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幼儿园语言领域知识点:幼儿认识量的概念的教育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5-09 16:40:53
  • 修改时间: 2022-05-09 16:40:53
  • 阅读量: 1606

对于想考幼教的考生,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幼教学科大纲,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幼儿园语言领域知识点:幼儿认识量的概念的教育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了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安徽敏试教育.jpg

【知识点】

1、对各种量的感知特点 

(1)3~4岁能区分差别较为明显的物体的大小和长短,并能用简单词汇表达. 

(2)4~5岁感知量的精确性很大提高,能区别差别不太明显的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等,并能用相应词汇表达. 

(3)5~6岁能正确地认识并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量的各种特征,同时对量的相对性有较好的了解. 

2、认识量的概念的教学过程 

(1)探索感知初步认识物体的量; 

(2)操作比较进一步区别物体的量; 

(3)寻找描述扩大对物体量的认识; 

(4)游戏寻找,深化对物体量的认识 

3、量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1)通过对三个物体量的比较认识; 

(2)通过操作游戏等方法巩固对量的相对性的认识; 

(3)与生活联系,寻找物体的相对性 

4、量的守恒的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解决问题; 

(2)进行量的比较,感受量的守恒; 

(3)通过游戏、操作,巩固对量的守恒的认识

5、量的等分 

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受等分后物体形状和摆放位置的影响. 认识等分的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等分要求; 

(2)幼儿尝试等分,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提升; 

(4)采用多种方法,巩固等分经验. 

6、自然测量的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测量需要; 

(2)选择测量工具,探索测量方法; 

(3)汇报测量情况,示范测量方法; 

(4)提出测量要求,巩固测量技能;

(5)分享测量成果,讨论测量记录 

7、量的排序 

(1)排序活动规律 从小数量的排序—大数量的排序,从按次序规律排序—按特定规律排序,从参照排序—独立排序,从按量的差异排序—按物体数量的排序,从正排序—逆排序. 

(2)排序活动教学过程 

①感知和辨认物体的特征和量的差异, 

②观察教师的排序活动或排序范例, 

③通过“填空、续排、改错”等形式练习, 

④提出排序的基本要求, 

⑤指导幼儿进行排序, 

⑥讨论分享排序的结果.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幼儿园语言领域知识点: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

下一篇:幼儿园教育法规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