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幼儿园语言领域知识点:观察认识型活动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5-09 16:46:31
  • 修改时间: 2022-05-09 16:46:31
  • 阅读量: 2038

对于想考幼教的考生,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幼教学科大纲,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幼儿园语言领域知识点:观察认识型活动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了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安徽敏试教育.jpg

【知识点】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感知事物与现象的知觉活动.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与现象的最主要的方法.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观察认识型活动,指的是专门习惯的观察活动,也就是指幼儿园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客观事物与现象的特点、获取感性经验、培养科学情感、学习科学方法与技能的科学活动.常见的观察认识型活动主要有:物体观察活动、现象观察活动、户外观察活动、长期系统观察 

1、活动目标的设计 

一般来说,观察认识型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借助于感知观察的方法,达到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活动目标主要包括: 

(1)观察技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或比较,或有顺序观察)物体的特征. 

(2)表达技能:运用简单(或较完整,或连贯)的语言讲述或用多种方式记录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 

(3)科学认识:认识事物的明显特征(或多样性和异同). 

2、组织观察认识型活动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引起幼儿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用生动简练的语言或游戏的口吻、方法开始观察活动,也可用儿歌、谜语、讲故事、提问题和启发性谈话等方式开始. 

第二步,提出观察要求,尽量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观察对象的各种属性,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能吃的还可以尝一尝. 

第三步,幼儿讨论观察结果,教师小结提升. 

第四步,结束.结束时要巩固、加深幼儿所获得的印象. 

3、观察认识类活动的指导要点 

(1)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 

(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全面、系统、有序地观察. 

(4)引导幼儿通过对观察对象的操作、探索,将观察与操作相结合,以全面地观察事物,并了解观察对象的变化,要尽可能让幼儿有自己动手和操作的机会,并且给足观察时间. 

(5)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认真倾听幼儿的“发现”,适度地回应. 

(6)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幼儿园语言领域知识点:整合性科学教育活动

下一篇:幼儿园语言领域知识点:实验操作型活动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