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对于想考幼教的考生,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幼教学科大纲,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幼儿园语言领域知识点: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育方法。安徽教师资格网还为您提供了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知识点】
它们可以让幼儿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通道感知周围事物.鉴于幼儿思维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它们在学前教育中特别重要,在社会领域教育中也常常运用.
(1)演示法
即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表演或将实物、教具陈示给幼儿看,引导幼儿思考或表现对社会知识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明白一些道理,领会一些社会行为准则或规范,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亲社会情感.演示法直观形象,便于帮助幼儿理解一些较抽象的认识内容. 演示法在幼儿社会领域教育中的运用一般要注意:
第一,要结合讲解法、谈话法等语言交流形式,让幼儿明白在演示过程中应感知些什么.
第二,要让幼儿感知与理解相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
第三,演示前材料准备要充足.演示步骤事先规划好,避免在幼儿面前演示时过程混乱不清,给幼儿混乱无序的视觉刺激.社会领域教育中常利用情境演示法,由教师展示一些社会情境,让幼儿对其中展示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并与教师一起想出对策,从而理解社会规范.如:“爷爷奶奶我爱你”.
(2)参观法
即根据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而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理解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教育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接受教育.
参观法的运用必须服从教育目的,根据教育的要求进行.参观前教师的准备工作是根据教育目的和要求确定参观的地点、对象和进行的步骤,制订好参观的计划. 参观时要指导幼儿围绕参观目的进行观察、感知.参观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对参观内容做小结. 使幼儿对参观的内容有概括性的了解.如:参观邮局.
(3)调查法
教师带领幼儿或引导幼儿自发地围绕社会环境、社会事物等社会现象,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地搜集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社会现象存在的状态,或是社会问题的原因,或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幼儿参与的调查不同于成人的调查
一方面在于调查的内容是浅显的,与生活直接相关的,
另一方面是调查手段以可视的、感性的为主.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中调查法的有效进行必须注意:
第一,教师事先设计好调查提纲,其中包括调查目的、对象与步骤.
第二,调查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调查自始至终地集中指向调查的内容,以防其他无关内容干扰幼儿的注意力
第三,调查结束后,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分析、小结,使幼儿对调查结果形成一定概念, 并内化到幼儿的心中.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