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对于想考幼教的考生,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幼教学科大纲,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幼儿园文学领域知识点: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安徽教师资格网还为您提供了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知识点】
从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学习角度来看,活动设计必须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层次结构:
1、学习文学作品
这是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起始环节,主要让幼儿接触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认知文学作品,这是任何文学作品学习所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理解作品的主要环节、人物性格、情感脉络、主题倾向以及语言特色,感受作品所呈现的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等,同时帮助幼儿排除认知、语言、社会知识方面的障碍,为更好地进入后面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层次的活动中,有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要过多地重复讲述作品,以免幼儿失去兴趣.故事类作品篇幅较长,宜讲述两遍,诗歌、散文篇幅相对短小,可以适当增加遍数;
第二,不强调机械记忆背诵,以减轻幼儿短时记忆负担,让幼儿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感知作品内容,欣赏作品的美;
第三,多用提问方 式组织讨论,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设计的问题应有助于幼儿练习个人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深入思考和想象.
2、理解体验作品
在初步感知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有必要进一步组织有关的认识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并表现作品.
首先,通过学习讲述(或复述)故事,朗诵诗歌或散文,帮助幼儿学习、模仿规范而成熟的语言样本,促进其口头语言的发展;然后,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幼儿深入具体作品,“眼睛去看,耳朵去听,脑袋去思考”,帮助幼儿体验理解作品内涵,切身感受和经历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 可通过描述性、思考性、假设性的三层次提问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特征等.
一般第一遍讲述后,教师可用描述性提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大意,如:“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 里有谁?”
第二遍讲述后,可用思考性提问,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 如:“房子为什么会动?”“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松鼠?”在幼儿表演、操作活动后,可用假设性提问,引起幼儿想象、创造、讨论,如提问:“如果你是松鼠,你会去哪?”在理解体验的这一层次中,有两个必须注意的事项:
第一,学习讲述故事和朗诵诗文,是紧随作品欣赏之后的又一重要环节,这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全面语言练习机会,应该谨慎对待,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和体验.
第二,从作品出发组织相关的、必要的活动,如观察走访,让幼儿接近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自然或生活情景,也可以绘画或表演,引导幼儿再现作品内容,还可以组织一次专题讨论,有助于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迁移.
3、迁移作品经验
文学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向幼儿展示的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经验常使幼儿感到熟悉又有趣,新奇又好玩.如果教师仅仅让幼儿停留在理解和体验这些间接经验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还不能充分地将这些间接经验与幼儿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
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组织与作品重点内容有关的活动帮助幼儿将文学作品的内容整合后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使得他们的直接经验与文学活动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迁移.
在迁移作品经验这一层次上,也需注意:围绕作品的重点内容开展活动,往往是可操作性或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如绘画、制作、编构、歌唱、舞蹈、表演等动手、动脑、动身体的活动,旨在带领幼儿走出作品,实现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为想象和创造性语言表达打下坚实基础.
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幼儿园文学活动归根结底是语言教育活动,最终都应该落实到幼儿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通过前面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要求.
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创 设机会,让幼儿想象,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象,如让幼儿续编、扩编童话故事、仿编或改编诗歌或散文,或引导幼儿围绕文学作品内容进行想象性讲述等,这样的创造性学习使文学活动开展更为深入和优化,给平时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赋予更深刻的内涵,并不断提高其活动的审美性和趣味性.
最后这一层次的活动,同样有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一,该层次的活动仍然立足于原有已学的文学作品内容上;
第二,应鼓励幼儿动脑筋,大胆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注重培养幼儿对语言艺术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的学习是系统的活动,是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的过程,这样的活动过程,集中呈现出“听、说(演)、编”的活动环节.可见,设计文学活动,遵循活动的基本结构是前提, 组织好“听、说(演)、编”的中心环节才是关键.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