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高中数学教案《指数函数》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5-13 13:14:50
  • 修改时间: 2022-05-13 13:14:50
  • 阅读量: 1656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数学教案《指数函数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同时这节课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学习之美及数学思想的新奇,体会其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二)难点: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以及指数函数图像与底数的关系。

四、教学法

(一)教法: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同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过程中辅以多媒体教学法。

(二)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例子发现指数函数的存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指数函数的图像,并观察图像,合作交流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创设情境】

由两个问题情境得出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木棒长度y与截的次数x之间的关系式。

【学生思考】

设问这两个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能否构成函数?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函数?如果不是,你能否根据该函数的特征给它起个恰当的名字?  

【设计意图】

由两个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又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模型,为导出指数函数概念作好铺垫。

(二)启发诱导,发现新知

【教师总结】

共同点:变量x与y构成函数关系式,是指数的形式,自变量在指数位置,底数是常数;

不同点:底数的取值不同。

【引出课题】

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新的函数——指数函数。

【教师总结】

形如y=ax(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R。

(三)强化概念,完善认识

【学生思考】

为什么在定义中规定底数a>0,且a≠1?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a≤0,a=1,a>0且a≠1时,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并以小组为单位口头提交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对指数函数的性质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底数的取值范围,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从中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学生思考】

教师给出几道例题,由学生判断哪些是指数函数。

【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就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强化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定义的认识。

【学生思考】

我们要研究一个函数,光有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呢?

【教师指导】

还有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一般以函数图象为载体研究函数性质,用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下一个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指数函数图象。

(四)合作互动,探求新知

【教师活动】

每个小组发放一份统一印制有坐标系的绘图纸。设计4组指数函数,制成8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只有一组指数函数(每一组都出现两次),装入信封,由8位小组负责人各抽取一份,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画出它们的图象。 

【学生活动】

各小组成员合作,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

【教师活动】

巡视并指导学生作图,然后用实物投影仪投出学生的作品,再借助多媒体画出这四组指数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发现底互为倒数的两指数函数图象间的对称关系,并启发他们把指数函数按底数分为0<a<1和a>1两种类型。从而将指数函数的图象推广到一般情况。了解了指数函数图象之后,进入下一个环节----用图象来研究性质。

【学生思考】

函数的性质有哪些呢?

【教师指导】

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过定点等。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指数函数的图像特点及其性质。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之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状态之中;表格的完成会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这样他们对指数函数性质就有了比较全面而且深刻的认识。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第三个重点:指数函数的性质,也突破了第二个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发现过程。

(五)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教室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做题中,巩固课堂上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在说课的时候要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案《勾股定理》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