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高中数学教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5-13 13:21:46
  • 修改时间: 2022-05-13 13:21:46
  • 阅读量: 1155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数学教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两个性质。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它的性质定理不仅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而且也是后继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梯形的预备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和计算。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及应用

(二)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本节课采用了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二)学法: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我们学过三角形,你都知道哪些特殊的三角形?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 

提问: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它的对称轴? 

(二)实验探索,大胆猜想

教师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并让学生做同样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重合部分,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三)证明猜想,形成定理

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 

1.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在△ ABC中,∵AB=AC(  ) ∴∠B= ∠C(  ) 

2.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1) ∵ AB=AC ∠1= ∠ 2 (  )  ∴BD=DC  AD⊥BC (  ) 

(2) ∵ AB=AC BD=DC (  )      ∴ ∠1= ∠ 2  AD⊥BC (  ) 

(3) ∵ AB=AC AD⊥BC于D (  )  ∴ BD=DC ∠1= ∠ 2(  )

(四)应用举例,强化训练

指导学生表述证明过程。 

思考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是否相等?为什么?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归纳: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可证明:两角相等,两线段相等,两直线互相垂直。 

(4) 联想方法要经常运用,对解题大有裨益。 

2.作业布置: 

(1)必做题:

书本课后作业

(2)选做题:搜集日常生活中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实例,并思考这些实例运用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