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细胞增殖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5-31 23:32:41
  • 修改时间: 2022-05-31 23:32:41
  • 阅读量: 351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初中生物教案设计:细胞增殖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本节课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胞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细胞的增殖作为细胞的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丝分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其中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中已浅略地讲到细胞增殖的内容,学生对细胞增殖并不会太陌生,本节课是这些内容的扩展与加深。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

2.理解并掌握细胞的生长、增值周期及有丝分裂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培养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图,培养识图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二)难点:让学生具体把握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内部的变化,特别是遗传物质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明确细胞的周期变化。

四、教学法

(一)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二)学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学生回答】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提问】与鼠相比较,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

【学生回答】不是,主要是因为大象体内的细胞数量多。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引入新课】评价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事实上,不同动植物的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并且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是很微小的。为什么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呢?

(二)讲授新课

【实验探究】

1.引导学生分析制定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探究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2.按确定方案,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3.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好学生进行观察:①应该如何切琼脂块才能减少实验误差?②如何判断NaOH的扩散深度并准确测量?

4.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NaOH的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

5.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使学生学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6.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那么,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探究讨论】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了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设计意图】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且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通过对“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的讨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提问】既然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那么,生物体积的增大必然要靠细胞增殖来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是如何增殖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①细胞增殖有什么重要意义?

②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

③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教师讲课】教师通过模拟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板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有关动画、板图,思考并学会概述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板图来观察细胞内所发生的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

(三)总结提升

课后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突出重难点。

小结:

1.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消失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2.DNA数量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

3.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

4.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加深印象。

(四)应用反馈

课堂作业:课本P114的基础题第1、2、3题,拓展题的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教师说课重在一个“说”字,突出一个“课”字,是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其他教师讲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教育理论,同时和其他教师相互切磋教学构思的一种教研活动。一节精彩的说课,无不体现着说课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将课说出自己的风格!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减数分裂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生物的特征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