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减数分裂。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是高二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这 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和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及精子的形成过程;
2.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观察法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其行为变化,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及精子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二)难点:准确认知减数分裂的过程。
四、教学法
(一)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
(二)学法:主动学习法、观察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引导】以有趣的讨论贴子“受过精的鸡蛋是不是素食”,引出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学生回忆旧知可知,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
【设疑】鸡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78,如果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得到的,那么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应该是78,但如果这样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就会是156,这可能吗?
【设疑】每个物种的染色体的数目都应该是恒定的,要想保证小鸡的染色体数目还是78,那么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应该是多少?
【设计意图】有趣的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问题设置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
【展示】1883年科学家比耐登用马蛔虫做为实验材料的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二)观察探究,释疑引导
【展示】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的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减数分裂的过程有个总体的认识,引导学生得出减数分裂的特点即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的数目减少一半。
【引导】详细的观察每个时期的变化,详解各个时期对应的新名词,引导学生用生物学专业术语总结出各个时期染色体,DNA的变化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模型建构,突破难点
【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使用课前分发的不同颜色的小卡条和固体胶等材料,分工合作,完成体细胞具有六条染色体的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
【设计意图】一方面制作多媒体动画,演示减数分裂过程。另一方面,利用模型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多变为简单有序。让学生触摸并感知减数分裂的复杂过程,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本质的理解。
(四)反馈评价,巩固提升
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片,请学生判断每个图片是何种分裂的何种时期。并帮助学生总结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法。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反馈,这样可以改善自己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抢答,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让学生提高动脑、动口、动笔的能力,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