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6-05 12:17:19
  • 修改时间: 2022-06-05 12:17:19
  • 阅读量: 369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学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这段话告诉我们,利用多个感官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在这里,化抽象为直观,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它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创设好学习的情境,就可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就会乐于自主学习。比如学习七(上)《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冰天雪地的北极和南极吗?那里有人生活吗?为什么?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却有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家发现了南极海洋中的鱼、企鹅体内竟然有五十年代人们使用过的DDT,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这些有毒物质会到达南极呢?有毒物质会到达生物圈的每个角落吗?适于生物生活的生物圈究竟有多大?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吗?生物圈的生态系系统有哪些类型?这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设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心,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了紧张的自主学习之中。  

    二、规范习惯,培养学生自学习性

    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期待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个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习惯。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期以往,就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上课习惯于教师引导,习惯于教师说出答案。因为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渐渐地学生就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养成了不爱思考的习惯,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而训练学生自学的习惯,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这也符合生物学课程理念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当然自学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有一个时间过程。所以,我在学生进入初中生物第一节课开始,就从规范学生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先结合自学思考题,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批注自我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生物知识的习惯。通过这些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指导学法,教给学生自学之渔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自我学习如何才能有效进行?这里就有方法指导的问题。生物新教材编排越来越科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更有利于学生自学。我在指导学生自学上采取了这样一些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目录,从整体上理解教材的编排体例,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二是结合教材黑体字,教会学生把握章节的主要脉络。因为教材每一节都设置有黑体字,每节的重要内容和重点概念都用黑体字表示,学生结合黑体字能更快地把握章节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编排。三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除了阅读文字内容,还要关注教材图片,图片有时更直观,更有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新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知识的图片更醒目,指导学生在自学里关注图片,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吸引学生自学的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在点拨时,结合图片理解。四是教会学生自学批注的方法。重点内容圈点勾画,可以更醒目,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学生自我学习时,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者提出自己的困惑。重要概念理解,学会把握关键词,理解和记忆就会化难为易。这可以在交流时做到有的放矢。五是要善于抓住教材上设计的问题。不管是《想一想,议一议》栏目的设置,还是教材内容中设计的问题,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或者理解生物重点概念。这些问题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也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引入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六是教会学生自我归纳的方法。每章节的知识往往都是零散的,如何教会学生整体上把握,这就要慢慢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和归纳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先从培养学生结合黑体字和《通过学习,你将知道》版块来初步学会归纳,再结合教师的知识板书和图解,将知识整合演示,慢慢培养学生自我归纳的能力。教材在习题设计上也有意于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比如七(上)新教材第25页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图解的方法来学会自我归纳的能力。 

    四、讨论交流,解析学生自学困惑

    学生有问题,学生自己来解答,学生可以获得成功感,满足感。有时候,同一个问题,教师和学生说出答案,学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自己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基于这种思考,学生自学以后,碰到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去讨论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生活经验都存在着差异,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更好地弥补学生存在的差异,有时,也会让教师受益匪浅。如果学生都不能理解的,就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了,教师就重点讲,深入讲。这才能真正地做到以学定教。这样就把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结合了。也更好地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了学生,把思维还给了学生。这样教师也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做、说、想、学、感,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评价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成败,更好地督促自己的课堂教学。  

    五、检查反馈,提升学生自学愉悦

    学生学习效率怎样?是不是达到学习的要求?这就要求及时进行检查反馈。检查反馈,教师可以分层要求,结合课标要求,把章节内容设计成三个版块,一是基础过关,二是能力提升,三是实践演练。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深入把握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训练题,做到少而精,分层训练和反馈,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愉悦感,这种学习的愉悦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刺激学生自学的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自学循环。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和能力,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正体现生物学课标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俗话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教师就是要让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学习,把自己从辛苦之中解救出来。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让教师把自己解救出来而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提高课堂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不断研究,不断总结,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把课堂回归学生,让学生终身体会学习的快乐!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植物的光合作用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