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6-05 12:19:00
  • 修改时间: 2022-06-05 12:19:00
  • 阅读量: 322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初中生物教案设计: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了解传染病的类型及传播途径,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他包括身体健康、心理的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健康, 

    让学生了解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强健康意识,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可以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青少年成长中的第一要务,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清楚自己日常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远离疾病的困扰。因此,要想远离疾病的困扰,就必须了解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包括什么是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传染病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对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应该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才能使自己与他人免受传染病的侵袭而健健康康的生活。这些对于卫生知识并不丰富的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让学生清楚,传染病人群中流行,还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做到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清楚如何对待传染病病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从而注意所生活空间的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自己平时生活学习中多注意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及时接种疫苗,增强自己的体质,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二、养成安全用药的意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人吃五谷,没有不生病的,生了病就该及时治疗。治疗就必须打针、服药,但“是药就有三分毒”,如果合理运用,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造成二次伤害。人在生病过程中,病有轻重之分,有些病自己完全可以服用一些常规药物,解除疾病带来的困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明确告诉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健康需要,配备家庭小药箱,准备一些常用药物。家庭小药箱中的药物须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份、适应症、用量与用法、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根据病症,按所附说明服用药物,在生病用药时,在阅读药品说明书时,还须注意慎用、忌用和禁用,他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不相同,服用药物时特别注意,随意加大药量、服药次数、或不按照医生嘱咐随意减少药量,以及服用过期药物、失效药物、霉变药物,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加重肝脏负担,给自己造成二次伤害。确保用药安全,发挥药物应有的效果,减少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针对疾病症状,有针对性的服用药物,充分发挥药物作用,把药物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对于不能判断的病情,或服用的常规药物不见好转的病,要及时到村级卫生室或卫生院进行治疗,按照医师的要求进行服用药物。为自己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学会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愉快心情。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传统的健康观,认为健康是指生理上没有疾病,健康等于无疾病,无病就是健康,这种观念不利于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在教学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时,通过学习让学生清楚健康的定义,学会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清楚健康就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知道健康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病与否的问题。对于躯体的健康,学生都清楚,但对于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学生还不清楚,这些还须通过教材中的给自己的健康打分来解决。生物教学中的内容明确指出,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保护社会适应能力,使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在当前生活节奏加快的社会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学生通过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给自己的健康打分,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有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应该寻求家长、教师或医生的帮助,保持愉快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健健康康的生活、学习,以便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达到最佳的社会适应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四、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中的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出,4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的前三位----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已降至第四位以后,而排在死亡的后三位的心脏病、脑溢血和恶性肿瘤,已分别上升到前三位,因为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疾病主要由不良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造成的,而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因素外,还主要与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加速了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借助探究活动实验,让学生探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物健康的影响,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让学生认识到选择健康生活,有利于抵抗疾病,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做到合理饮食、早起早睡、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不喝酒、不吸毒,从小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及时向学生渗透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养成安全用药的意识,避免二次伤害,主动调节不良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愉快地生活学习。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环境保护教育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