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环境保护教育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6-05 12:19:38
  • 修改时间: 2022-06-05 12:19:38
  • 阅读量: 499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初中生物教案设计:环境保护教育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以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为契机,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有这样两个图示,一个是北京南海子麋鹿园中动物灭绝的年代顺序的石碑,另一个是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量统计的种类数量。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总结,让学生清楚,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威胁,决不是危言耸听,生物的多样性在我国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我国有许多珍稀动植物也濒临灭绝的边缘,从而引导学生分析,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除了受到生物进化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类对自然的过渡开发,人为的偷猎,过渡开荒以及生活、工业污水的盲目排放以及引入外来物种造成的,不论那一种,都是人类活动为了眼前的利益造成的。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一旦动植物的环境被破坏,必然导致某种生物的急剧减少或灭绝,一种生物的灭绝,必然会导致另一类生物的过渡繁殖,造成生态失衡,从而给人类带来生态灾难,损失将无法补救,难以弥补,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空间,同时人为的消灭一种生物,促使某一种生物的生长繁殖,就会使该生物缺乏天敌,同样也会造成生态失去平衡,使处在此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同样受到影响。这样经过分析理解,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必须保护生物的生活环境,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重要性,保护生物生活的环境,势在必行。  

    二、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生物生存的作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每一种生物的生存都是需要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因为他生存的环境中,有他需要生存的条件。实际上,每一种生物,他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如果某种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就会加速某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如果一种生物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他所在的生态系统。可以说,生态环境与生物相互共存,互惠互利,相互储存,密不可分。我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从而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和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正是因为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才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生存的空间,生物的多样性,是基因多样性的前提,为我们更好的利用这些生物的基因为人类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生物的多样性》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我们过渡追求眼前利益,围湖造田、肆意砍伐森林变为梯田梯地、把湿地变为良田、或把森林砍伐后变成单一的经济林等,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是否合适?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人们这样做,虽然获得的暂时的利益,但今后一定会付出残痛的代价。洪水泛滥成灾,滇池污染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时,由于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破坏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加速了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消失,一旦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殆尽,将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直接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不受破坏,就是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了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保护了人类自己,从而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以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作用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生物的多样性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为人们研究与利用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生物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生物基因的多样性,人们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转基因技术,已经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已经利用基因的多样性、生物转基因技术,广泛运用于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生产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就赖于一些生物优良的基因。可以说,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也为医药卫生、工业生产对基因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美国利用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的品种杂交,培育出了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生产,使美国从大豆进口国一跃成为最大的出口国。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都是生物基因多样性给人类带来的实惠。在教学中通过这些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试想想:如果我们不注重保护环境,没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就不会有生物的多样性,如果没有生物的多样性,没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就没有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就没有人们选拔某种生物优良基因的可能,就不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细化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让环境保护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  

    四、以社会调查为载体,让学生感受环境保护的魅力

    生物学习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进行观察、探究,有些生物实验可以在家里或学校生物园中进行观察探究,可有些必须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到大自然中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生物生长的环境,环境的保护与人们对野生动植物利用情况。这些无疑给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契机,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与价值,这样通过调查,对那些随意排放污水,随手丢放垃圾,肆意砍伐森林,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产生厌恶之情,促使自己加强自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给自然环境带来不利现象的事,主动的劝慰、劝阻,让周围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美好,达到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开动脑筋,用生物学中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正是因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才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以及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社会调查不仅让学生明白,保护身边的生物,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就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生存空间。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环保意识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自觉的把行动付诸于环保中,人类的生活环境,会在他们的不懈努力,更加精彩,更加美丽。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