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对于想考幼教的考生,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幼教学科大纲,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幼儿园语言领域知识点:角色扮演法。安徽教师资格网还为您提供了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知识点】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角色扮演法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学前儿童扮演其中的社会角色,使儿童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符合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学前儿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亲自体验社会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丰富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社会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扮演法一般较多地运用于以下一些社会行为的训练:社会技巧训练、价值澄清训练、社会冲突问题解决训练、释放与排解情绪训练、同情心培养训练.运用角色扮演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社会角色活动情景,尽量让儿童扮演他们喜爱、了解的社会角色.
第二,教师千万不能分配角色和导演角色,要给儿童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创造角色的权利和机会.教师必须强调同一角色可以有不同的扮演和表现方式,同 一情境可以有不同的发展与结果,应鼓励儿童主动、创造性地扮演.
第三,尽量以扮演正面角色为主,角色 扮演不应“脸谱化”.更不能为了处罚某个儿童而故意让他担任特定的角色.尤其注意在角色选派时,其他儿童的推荐是否有嘲笑和捉弄的用意,以免让角色扮演者感受到不安或困窘.
第四,教师要个别指导儿童的角色扮演,特别需要给予那些个性内向、不善于或羞于扮演的儿童充分的启发和鼓励.因此,角色扮演活动后的总结或讨论应避免扮演好坏的评价,着重社会活动情境的处理和情境的理解力.
第五,角色扮演法 有相当大的团体互动作用.教师应平行参加和协同儿童共同扮演角色,这样既可以提高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又可以有效地指导活动.如在儿童扮演角色由于出现不同的观点而陷入矛盾、僵局时,教师可以从角色本位出发组织儿童进行讨论,加以正确引导.此时,教师的平行角色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儿童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常常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