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数学教案《最小公倍数》。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能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倍数及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倍数,理解公倍数的特征;
2.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
3.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
2.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因数和公因数,今天这节课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提问:你对公倍数有哪些想法?对最小公倍数呢?
引导:大家交流的想法,实际上是联系公因数和公因数进行联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好数学。那刚才大家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教学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明确题意:如果用这种墙砖(长3dm,宽2dm)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找到2和3的公倍数的。(主要是列举法的运用)先分别找出每个数的倍数,再从这些倍数中找出相同的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了。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代表长3dm,宽2dm的墙砖。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看看需要多少个长方形就可以拼出一个正方形?同时思考: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师:根据刚才铺的过程想一想,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还能铺成边长多少厘
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提问启发:怎样才能找出这样的数呢?
(学生可能回答: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出3的倍数,最后找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介绍列举法。
3.运用集合的形式表示2和3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4.小结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些数又叫做什么数呢?
(学生可能回答:公共的倍数;公倍数。)
(板书:公倍数)
师:厉害,数学家也是像你们这样命名的。2和3的公倍数就这些了吗?还有吗?有多少?
(学生可能回答:30,36,……,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2和3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师:是的,我们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公倍数是无限的。
(板书: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公倍数里最小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
1.列举法
2.分解质因数法
3.短除法
(四)巩固深化
完成课堂练习
(五)总结提升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写公倍数时要注意什么?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