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5-31 20:43:49
  • 修改时间: 2022-05-31 20:43:49
  • 阅读量: 1823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免疫系统的功能。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图片展示接种卡介苗后的卡疤

提问:你的上臂外侧有卡疤吗?卡介苗是什么?什么时候接种?预防什么疾病?小时候接种的卡介苗,长大了还管用吗?

卡介苗是减毒的结核分枝杆菌所制的活疫苗,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未感染艾滋病的儿童要及时注射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主要是肺结核),特别是严重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该疫苗的保护作用可持续10-15年。

引导学生观看章首页图和小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师图片展示扁桃体肿大,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探讨

(二)讲授新课

1、免疫系统的组成

扁桃体、淋巴结肿大原因:机体受到病原体侵染时,会引发免疫反应,位于扁桃体、淋巴结等处的免疫细胞大量增殖,开始与病原体做斗争。

伤口感染化脓的脓液:机体组织发炎时产生的混合物,包括变性、坏死的免疫细胞、细菌的分解产物等。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①骨髓:位于身体的许多骨骼内,内含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免疫细胞。

②胸腺: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老年人免疫力低),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即时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分泌胸腺激素能促进T细胞的发育、成熟。

③脾: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内含大量淋巴细胞,能制造新的血细胞,同时清楚衰老的血细胞。

④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分布,主要分布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⑤扁桃体:成对存在,内含大量免疫细胞,能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

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生成、发育、成熟的地方,“部队的大本营和训练基地”

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地方,“作战”的战场。

(2)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淋巴结等)和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①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后,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②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后,在骨髓中成熟。

③树突状细胞:类似于神经元的树突,因此得名。分布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黏膜)和淋巴器官内(扁桃体等),具有摄取、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最强)

④巨噬细胞:分布于几乎全身各种组织,能吞噬、消化、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

(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①抗体 ②细胞因子 ③溶菌酶

抗原:

(1)概念:病原体(病毒、病菌)进入机体后,其表面的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容易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发免疫反应。这些物质称为抗原。

(2)化学本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少数为多糖、核酸、脂类

(3)存在部位: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如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多糖),或游离(如细菌等产生的外毒素)

(4)特点:①异物性(细菌、病毒、花粉,自身破损、衰老、死亡、癌变细胞)

②大分子性(分子量大于10000,蛋白质水解后失去抗原性)

③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结合)

(5)抗原呈递细胞(APC):吞噬、摄取、处理病原体,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抗体:

(1)概念: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只能由浆细胞产生)(可以由免疫系统产生,也可以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2)化学本质:蛋白质(抗毒素、凝集素)

(3)存在部位:主要分布于血清,其次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中。(从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中提取抗体输给病人,有助于病人康复)

(4)结构特点:两条轻链、两条重链,通过二硫键相连,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具有特异性。

溶菌酶:大多数细胞都能产生,能水解病菌的黏多糖,破坏其细胞壁,唾液、泪液、胃液中有。

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时,由免疫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效应,如白细胞介素(诱导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干扰素(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肿瘤坏死因子(使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

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作用:阻挡、消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作用:溶解、吞

噬、消灭病菌)

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获得的,不针对特定病原体,对大多数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是机体出生后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具有特异性,称为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排出外来抗原性异物(最基本功能)

(2)免疫自稳:机体清楚衰老或损伤细胞。

(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人的生殖和发育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哺乳动物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