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初中化学教案:化学肥料。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通过观察和探究常见的化肥,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常见化肥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简单鉴别;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思路
引入新课(民以食为天)→化肥的定义→常见化肥介绍(氮、磷、钾、复合肥)→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善待自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生互动)→布置作业(社会调查)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常用化肥的种类和有关肥料的民间谚语。
2.教师搜集某些农作物的亩产量和相关图片。
(二)引入新课:
随着人类不断进化,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对那些人类可利用、可食用的植物进行栽培,由于早期人口总数少,生产水平低,植物的生长全靠自然调节;而到了现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产量要求提高,人们可以用很多方式来提高产量。
改变基因就是一种方法,比如现在油菜就有两种:黑油菜和黄油菜,前者的产量就要高些。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施用化学肥料。那什么是化学肥料呢?
(三)常见化肥介绍: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钾需要量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1.氮肥:
①氮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②植物缺氮元素表现出来的症状;
③哪些是常见的氮肥(出示样品);
④少数植物如大豆、花生有固氮的能力。
2.磷肥:
①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②植物缺磷元素表现出来的症状
③哪些是常见的磷肥(出示样品)
3.钾肥:
①钾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②植物缺钾元素表现出来的症状
③哪些是常见的钾肥(出示样品)
(四)化肥的作用
化肥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方面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盲目地使用反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化肥中常含有一些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二是在施用过程中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变化。
在施用化肥的同时,为了减少病虫害,还会大量施用农药,也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污染,最终危害人体健康。那么,化肥和农药在自然界是怎样转移的呢?
(五)探究:化肥的简易鉴别
1.教师提供各化肥样品共六种:碳酸氢铵、氯化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分别请学生做以下实验:六种物质的气味、外观、溶解性的比较并做好记录。
2.实验:
教师提供四种化肥样品各0.5克: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氯化钾,分别请学生做以下实验:①取样品少量,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②分别取样品进行灼烧。(两组实验交叉进行,节约时间)
3.讲解:
①指出学生做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
②归纳氮肥、磷肥、钾肥的鉴别方法
③和学生一起填表二
④请学生书写有关方程式
(六)课后作业
1.社会调查:对三种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写一篇调查报告。
2.教材课后习题。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