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初中化学教案:盐类水解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6-08 10:50:25
  • 修改时间: 2022-06-08 10:50:25
  • 阅读量: 393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初中化学教案:盐类水解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目标:使学生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应用辩证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规律和定义。

三、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规律和定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教师:先让学生判断几种常见的酸、碱的酸性和pH值,然后提出问题:酸显酸性、碱显碱性,那么盐类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呢?你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呢?

2.学生:思考回答。

(二)分组试验初步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实验技能)

1.准备:醋酸钠、碳酸钠、氯化铵、硫酸铝、氯化钠、硝酸钾

2.仪器:胶头滴管、点滴板

3.指示剂:石蕊、酚酞、pH试纸

4.实验:让学生放手去探究上述盐类的酸碱性,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尽量多地使用不同的指示剂,让学生比较用哪一种指示剂最恰当。

(三)交流、讨论(得到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几种盐的类别,进一步讨论:各类别的盐类溶于水后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大致上得出"强碱弱酸盐溶于水后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于水后显酸性、强酸强碱盐溶于水后显中性"的结论。

(四)引导学生进一步试验探究(培养手脑结合的能力)

1.教师:在上一个探究的过程中可能有学生用pH试纸分别测定了醋酸和碳酸的pH值,教师这时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同一类别的盐类的pH值,并根据教材讨论碳酸钠碱性强于醋酸钠,氯化铵酸性强于硫酸铝的原因。

2.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交流隐约体会到了"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的规律。

(五)总结(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

1.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已经对盐类的水解有了一个潜意识的体会。这时教师再顺水推舟加以点拨和总结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学生对盐类水解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对盐类水解的认识已较为深刻了,此时,就可引导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即对物质进行鉴别和除杂。

2.由于"盐类水解"涉及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强,是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的综合应用。因而,教学进度不宜求快。实践证明,"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创新能力。

(六)课外探究

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如探寻一些物质的制备方法等,通过这一训练途径,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可见,学生蕴藏着巨大的智力潜能,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引导和挖掘。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案:石灰石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案:化学肥料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